Search

有位寫作課學生,她是資深電視台記者,也來上寫作課。

我問她上課原因,一個是未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有位寫作課學生,她是資深電視台記者,也來上寫作課。

我問她上課原因,一個是未來斜槓轉職的需求,同時想運用系統化架構,精進寫作與思考能力,也能提升寫作教學能力。

一開始卻跟自己的思維打架。原來過去長期習慣用「直覺經驗」,現在轉換「系統架構」去思考,突然打結,導致比平常多出1倍時間,才能解套。

後來熟練之後,反而提升專題企畫的速度。

我聽到她的應用心得,也覺得很神奇,應該是系統化思考產生效果了。

其實這也是我過去當記者遇到的問題。後來自己摸索與練習,逐漸領悟到一些技巧。但是自己又太習慣這套方法,反而又被框住了。

因為我的系統化思考還不夠,經驗也還不足,很容易取巧就自我滿足。

最後是自己離開媒體圈,真正進入寫作領域,沈澱累積之後,才逐漸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。

一直到進入寫作教學,才開始逆向思考,整理經驗與方法,掌握精準寫作的系統化能力。

以下是這位記者的學習心得。

===============
我是一位媒體工作者,也是一位文創工作者,更是一位文字愛好者。

媒體工作者,藉由文字,傳遞準確訊息;文創工作者,需要文字,包裝行銷產品;文字愛好者,透過文字,療育自己心靈。

以從事媒體業來說,至少10年經歷。按照一般人的觀念,會認為,寫文作對我而言不是難事,也曾被邀請指導學生新聞寫作。會有這番成績,不諱言,正是靠著實戰經驗,在過程中,邊做邊修改,從錯誤中學習茁壯,也因此鍛鍊出精準的直覺。但,仍覺得缺少了什麼,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,終於找到原因,原來,是缺少了「學術性」,也就是系統化的學習架構。

「實戰」與「學術」結合,才能構成「專業」,有了這個核心價值,便能套用在這3類人上。順應這個想法,我報名了洪老師的6堂精準寫作,這也是我第一次報名的寫作課。

上完第一堂課,馬上把老師傳授的精準寫作技巧,運用在第一篇新聞專題。由於這篇專題採訪,是在上課前就完成了,因此,在寫稿上,使用老師指導的方法。

要將2天的採訪,在3分鐘的專題呈現,我是怎麼構思的呢?首先,用「金字塔寫作結構」,幫專題定出架構,再搭配「BBT」來調整故事走向,最後,用「魚骨寫作法」,串聯整則專題。

3個步驟,完成3分鐘專題,雖然看起來簡單,但對第一次運用的我,卻是不簡單。怎麼說呢?一開始對老師指導的技巧不熟悉,加上和自己原本的思考邏輯、脈絡方向有所不同。長期習慣用「直覺經驗」,現在要「系統架構」去思考,宛如平常運行正常的血管,突然打結,導致比平常多出1倍時間,才能解套。

不過,這多出來的1倍時間,同時也讓我增加1倍的寫作功力。

這個功力,反映在另一則,需要企畫的新聞專題。當初,覺得主題薄弱,收集資料後,仍想不出好點子,就先暫時放一旁。後來,我將上述老師教的3個技巧:「金字塔寫作結構」、「BBT」以及「魚骨寫作法」,套用在這則專題企畫。神奇事發生了,我用不到平常的一半時間,就為這則專題找到新觀點。

如何快速的到新觀點?就拿「金字塔寫作結構」來舉例。我在寫作上的思考模式,會比較像是「刪去法」,在眾多的重點中,刪去重複來歸納;而老師提出的「金字塔寫作結構」,就像是「填空法」,只要填入最具有意義、不同的重點,自然架構、邏輯也就跟著完成。

專業,不會只有靠經驗。在寫作課上,我找到理性運用邏輯的鑰匙,順著這條路走,我會更有自信的,指導新進人員與學生新聞知識,和寫作方法。

當然,也為文創工作和文字創作,走出更多不一樣的邏輯思考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不要溫馴的走入良夜,奮力捕捉消逝的光明。出發就是改變,以熱情為導?
View all posts